全国免费咨询电话:400-800-6756
手机版|网站首页|加入收藏|网站地图
专业文章
专业文章

内窥镜技术与MED(显微内窥镜)技术

发布时间:2014-11-12浏览次数:1918次作者:天琪医疗

椎间盘内窥镜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系统:内窥镜技术与MED(显微内窥镜)技术

椎间盘内窥镜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系统:内窥镜技术与MED(显微内窥镜)技术

   椎间盘内窥镜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系统。刘尚礼教授在他文章中提到的AMD是第二代的内窥镜(椎间孔镜、侧路镜),将他与MED相比,当然会得出在目前结果相反的结论。美国医生Antony Yeung发明了第三代的同轴技术YESS,提高了后外侧技术和疗效。后外侧内窥镜技术成为目前最微创的椎间盘摘除技术。
中国矫形外科杂志主编宁志杰统计全国有几百套MED(显微内窥镜)系统,每年完成100例以上的单位并不多。闲置的系统在大多数。熟练的小切口单椎板技术和MED学习曲线限制了MED技术的广泛应用。
观点:内窥镜系统是目前最微创的椎间盘摘除系统和技术,它和MED各有优势。它们的结合应用,将促进新一轮下腰椎技术的发展。

名词解释:
内窥镜:内窥镜技术有许多称谓,如椎间孔镜、侧路镜、后外侧镜、椎间盘镜等。在技术初期阶段,应用入路的部位方向,命名该技术。比如从后外侧的方向进入椎间盘,就命名为后外侧镜。随着技术的成熟,进入的手术途径越来越多。从椎间孔进入就将命名为椎间孔镜;从侧路的方向进入椎管,就将它命名为侧路镜;现在已经可以经过后方进入椎管,我们是否应该将该系统命名为后路镜?实际上这些技术统统使用的是同样的内视镜系统,由于大家经常将MED(显微内窥镜)称为椎间盘镜,因此,我认为应该退一步将该技术、系统直译为“脊柱内窥镜或者内窥镜”更恰当。即使再有什么新的应用,依然可以将其涵盖其中,否则将有新的命名出现,如:颈椎间盘镜、胸椎间盘镜、上关节前镜,椎板间镜、黄韧带镜、小关节镜、肋骨后侧镜等等等等,造成理解上的混乱。

内窥镜大致经过三代的发展,1973年Kambin使用Craig系统施行椎间盘摘除术。1986年Schreiber和Suezawa发表了椎间盘镜监控下髓核减压手术。1993年Antony Yeung应用同轴内窥镜进行椎间盘摘除术。

MED:Microendoscopy Disectomy(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摘除术)为美国Foley和Smith发明,类似小切口椎间盘摘除技术。

技术来源:内窥镜来源于关节镜,操作介质为水。MED来源于显微镜,操作介质为空气。内窥镜下椎间盘摘除术曾经被称为:关节镜下椎间盘摘除术,Arthroscope discectomy AMD。大家想想,怎么可以将关节镜原份不动搬到椎间盘摘除的手术中哪?因此AMD的称呼从现在看来是错误的,它仅仅是说明内窥镜系统的来源,是关节镜的设计理念。
两种技术各有优势,均有良好的未来。结合使用将有更好的未来。